《李明維:流體形式》
29.05.2010 – 27.06.2010
預展及酒會:28.05.2010,下午6時正至9時正

策展人:陳維德

駐紐約藝術家李明維於香港的首次展覽,將展出包括首次展出、最新的《石頭誌》等一系列的作品。李明維的創作一直圍繞信任和內省兩個主題,並以此創造主動交流的空間。李明維對藝術創作與預言之間微妙的相似之處很感興趣,兩者均藉由觀察和直覺去揭示包含其中的可能性;李明維這一方面的創作測試何時何地將會引發這種轉化經驗的界限,並敏銳地從日常生活中造就啟發新視角及更新體驗的機會。李明維在《石頭誌》中用鑄銅的方法複製來自紐西蘭冰川的十一顆冰河原石,這些原石在約七千萬年前的冰川運動中形成。銅鑄的複製品和它們的天然真品雙雙併排展示,作品附帶對擁有權的預設條件:擁有它們的人必須決定在何時何地用何種方法把其中一顆丟掉;《石頭誌》藉此探討擁有、控制、價值和喪失的主題。不論是天然的或人工的,究竟擁有某東西代表甚麼?那一顆石頭比較珍貴?是天然的還是藝術家仿造的?

李明維在《水仙的一百天》中就喪失和記憶的主題作進一步探討。李明維在悼念去世外祖母的期間種植水仙球根莖,每天二十四小時和它一起生活了一百天。照片記錄了水仙由發芽到凋謝的不同階段,與此對照的是在影像之上記錄著隨意挑選的時刻,以及李明維當時當刻的日常活動。此舉模糊藝術與日常生活之間分野,使其更為複雜;李明維選擇種植與禪宗和佛教有關的水仙,反映了他對自身文化傳統的依戀,儘管他十三歲便已從台灣移民到美國。

《四重奏計畫》則源自他以台灣人身份居住紐約的個人經歷,而引申出對距離的探索。此裝置作品以Antonin Dvo?ak一八九三年的作品《美國絃樂四重奏》(American Quartet)為中心,以及他對Dvo?ak處身一個陌生國家對故鄉思念之情而作的深思。此作品一方面以視覺混合聽覺的體驗代替既定的聲音形式來挑戰觀者,另一方面又令試圖接近作品的觀者感到懊惱,作品中強調對距離作為概念的認知。《四重奏計畫》以缺失的存在探討「完整」此一概念,並質疑以人生或藝術來說,近觀是否察看和理解完整面貌的最好距離。

預展及酒會將於2010年5月28日(星期五)下午6時至9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