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
胡向前│李明│李牧│唐狄鑫│趙趙
23.01.2010 – 07.03.2010
媒體預展:22.01.2010,下午5時正至6時正
開幕酒會:22.01.2010,下午6時正至8時正

幾十年的政治波普藝術,玩世現實主義常被視為當代中國藝術的一個重要標誌,這一點亦將寫入中國藝術史;幾十年後,將被後人重新評估它們在中國當代藝術的實際地位。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蓬勃發展對當代中國藝術的長遠發展沒有並起了多大幫助。在此期間,官方對其當代藝術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促進開放的對話,但在這個遊戲當中,藝術家們的角色仍然不太明確。國內經營藝術系統之商業系統的運行仍然非常依賴著名的名字和價格,其他的一切幾乎沒有生存空間。本地投資也微乎其微,拍賣行的銷售市場和二級市場知識也是有限的。

因此,當今中國新一代的藝術家處於一個奇怪位置。厭倦了學院傳統、政治波普和玩事現實主義,但卻對當代現象持著敏銳的觀感,這些藝術家強烈的自我表態方式為當代藝術挑起了些波浪,即使影響力只限於自己活動的藝術圈子,即使不常被討論或廣泛發布。近期崛起的藝術家組合如雙飛,舒服和觀察社;以及集體項目/活動如《小製作》和《跳》似乎暗示著擁更強的集體聲音的必要性。或許我們不會認真看待這項目,又或倉促地輕視它們為可逃避不安全感的「舒適區域」。

《檔案》是一次選擇性的探索,企圖了解這些鮮為人知的「自我表達」方式。參展藝術家胡向前、李明、李牧、唐狄鑫及趙趙的作品可論為是象徵當代的中國青年:或個人,或反叛,或冷漠,或荒謬……

少了前人背負的包袱,展覽中的許多作品反而多了些許自我反射,或帶自傳性,或是惡作劇式的。但最為顯著的,是它們所釋放出對互相溝通的強烈慾望:李明探究我們對身體的感知,身體之間的親密,亦或探討男性身體之間模棱兩可的關係,純粹的身體認同感和身體之間的本能吸引;李牧每個月都買一份禮物寄給一為他素不相識,只是在街上拾到一張名片而得知存在的人,企圖建立某種連系,但卻拒絕真正的相識;胡向前或是匯集了所有他接觸過但不懂的文字編織自己的語言,運用字體的形態來表達思緒,編寫了整整一本日記,或在馬路中間跳舞,或是嘗試把自己曬成一個黑人;唐狄鑫或擺地攤販賣藝術,或與一個語言上完全無法溝通的友人一起旅行;趙趙的作品通過轉化著名的藝術作品成為卑微的物件如牙籤,或是以其他方式將老鼠糞升值成為一件珍品,質疑現行藝術體系以至其價值觀,以及跟社會的關係。

本展覽通過展示各個藝術家創作發展中不同階段的一系列作品試圖審查他們的藝術實踐,同時提供一個機會給予評估。更重要的,展覽希望闡明的是,這些自我表達不僅僅是為了消解沉悶、純粹兒戲且毫無意義的消遣活動。這一代的藝術家是絕對有能力激起漣漪的;他們不算很勇敢,沒有太多公開抗議,並經常挑戰抗爭與惡作劇之間的極限;然而,他們的行動在今日的中國當代藝術界里扮演了關鍵重要的角色。

媒體預覽後將設開幕酒會,時間為下午6時至晚上8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