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態:蔣志的一個展覽
04.12.2009 – 17.01.2010
媒體預展:03.12.2009,下午5時正至6時正
開幕酒會:03.12.2009,下午6時正至8時正

繼上海的首次展出,《表態:蔣志的一個展覽》將於12月3日在奧沙觀唐展示蔣志的一系列最新作品。之後展覽將在2010年於北京展出。

「表態」不是一個單純的主體行為,它不僅是指表達某種觀點和態度,更重要的是,對於這個展覽來說,「表態」是一種社會性的修辭現象,每一次及每一種表態都是意義網路中的某個節點,從另一個角度說,即文本與文本之間的交織之處。

在這個意義上,「表態」就是書寫-通過語言、身體、動作、表情、化妝、表演-在這種無處不在書寫中,主體與對象都同時被塑造出來,而自我與他者的關係,即身份也由此被建構。因此,表態總是與話語相關,作為意義鏈條上的一個環節,以及意指實踐中的某個步驟,於是,「表態」不再被理解為是一種個體的自覺行為,而是某種話語的表達。

這個展覽可以概括為是對「表態」這種修辭現象的症候研究與主動重寫。它將包括一個漫長的討論,以及蔣志的一系列作品,前者將儘可能涉及「表態」所包含的理論議題,並試圖呈現出討論者的不同立場與思考途徑,以此提供一個意義場域;後者則是藝術家對「表態」的再次書寫,蔣志從社會現場的「表態」中抽取出一些片斷,並將它們重構,在這種重構中,固有的意義鏈條被掐斷了,「表態」被從話語上剝離開,語言性因而被揭示—或許,批判就潛藏在作品對社會的重寫中。

《表態》在香港的展出即是對上海展覽的再生產,這不僅是指增加了一些新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指在這次遞進中,新添的作品如何從原先探討的議題中延伸出更多層的意義。新作《謝幕》延續兩個曾於上海展出之作品《嬌羞的!太嬌羞的!》和《0.7%的鹽》中所探討的修辭性及表演性,以更戲劇化的方式去暴露最「自然」的「表演性」。在《謝幕》中,表演者不斷地拖延謝幕的時間,不願離開曾經屬於她的舞台。她生怕自己失去操控觀眾的權力,在觀眾喝倒彩的聲浪中固執地迷戀這舞台,既可笑,同時亦令人厭惡但卻又讓人同情。謝幕是一個表演者恢復「自我」及接受讚賞的時刻,作品讓這種「還原」成為一個謬誤,只因「原始」、「自然」的自我根本不存在。聲音裝置作品《無題》癲復了這樣的無賴姿態形成了一個對比:一把男聲正不斷重覆道歉,儘管語氣及表達方式不一樣,絡繹不絕的道歉聲逐漸失去其意義,最後僅變成聲音。「對不起」這詞存在著一種矛盾:若道歉得太快會被認定為沒誠意;遲來的道歉卻又惹來誹議。

新添加的作品更引發出不同線性的思考,即對「身體—政治」的探索。如展覽標題「表態」一樣,作品不是主題性地探討「身體—政治」的概念,而是以其作為起點。在這個維度中,即包含個體身體的公共政治性也包含宏大政治的微觀身體性,尤其要強調的是,蔣志試圖呈現出兩者的間性關係,也就是說,「身體—政治」應該被理解為「在身體與政治之間」,重心是其中的連接符「—」。如《M+1,W-1》及兩幅油畫《在西伯利亞》及《在夏威夷》:前者喚起早期身體政治議題,後者則以當代思維探討身體化政治。

蔣志於1971 年出生於中國湖南,於中國美術學院畢業,現以北京作為其創作基地。蔣志的作品曾於歐洲,美國和亞洲廣泛地展出,包括《交通:藝術高速公路》,Musee des beaux-arts etd』archeologie(2009,貝桑松,法國)、《Time Versus Fashion》,2009 年,The Kunstverein Nurtingen 藝術中心(2009,德國)、《各搞各的:歧觀當代》藝術展 ,台北當代藝術館,(2009,台灣)、《雲中繪畫-亞洲當代藝術》,Kiasma 當代藝術博物館(2008,赫爾辛基,芬蘭)、《調解》雙年展(2008,波蘭,波茲南)、《亞洲方位》南京三年展,南京博物院(2008,中國)、上海藝術博覽會當代藝術展「最佳發現部分〞,2007 年,北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2007,上海,中國)、《我們就是你們的未來》第2 屆莫斯科雙年展特別計劃, Winzavod 藝術中心(2007,莫斯科,俄羅斯)、《中國細語》,奧沙觀塘(2007,香港)、第二屆廣州三年展,廣東美術館(2005,中國)、《暫停》第四屆光州雙年展,2002 年(2002,光州,韓國)、以及第一屆廣州三年展,廣東美術館(2002,中國)。

展覽依次在上海、香港和北京展出。作品將在持續的討論中形成,並陸續加入到展覽巡迴的過程中。由此希望展覽呈現為線性,它是討論一個問題,而不是作出一個結論。

媒體預覽後將設開幕酒會,時間為下午6時至晚上8時正。